食用菌高温热害减灾技术
1 菌棒制作避高温 高温期制棒(袋)接种影响菌种成活生长,并且易污染杂菌、影响成品率,因此,要规避高温,适当推迟制棒接种时间。温度偏高时制棒,尤应重视选择优质、可靠的原辅料,严防使用假石膏,以及发霉或添加不明成分物质的劣质麸皮,不宜使用尿素等化肥,以免加重热害烂棒的发生;合理配方,严格控制菌棒含水量;建南北向、阴凉通风的发菌荫棚(房);发菌室(棚)要严格消毒和灭虫;选择优质适龄菌种接种,使菌种尽快萌发定植生长;降低菌棒堆码密度,改善通风散热条件。
2 发菌期防烧菌
2.1 发菌棚(房)降温 在发菌棚(房)内发菌的菌棒(袋),须采取增加棚顶、窗及四壁遮荫层厚度及棚顶喷水等降温措施,最大限度降低发菌棚内的温度,须在半夜至凌晨温度最低的时段进行通风增氧、降温,避免日中高温气流侵袭菌棒,引起“烧菌”。
2.2 严禁刺孔、搬动菌棒 以免引起菌丝呼吸代谢加快产热增强,加剧菌棒高温烧菌。需要增氧放气的菌棒应在高温过后进行刺孔,刺孔时注意通风散热,消除菌棒产热引起的高温烧菌,同时须注意环境卫生,密切观察菇蚊等害虫动态,对发菌棚(房)空间及周围环境须预先进行消毒杀虫,保护菌棒。
3 出菇期防高温 做好出菇棚(房)的降温,防死菇、护菌棒。出菇棚(房)顶及四周强化遮光设施,外覆草片、遮阳网等覆盖物;荫棚要加厚搭高,可以在棚顶连续喷水降温,有条件的可以喷地下深井水、水库底层水等“冷水”,提高降温效果;也可在大棚内四周及棚内人行道两边挖相通的地沟,引入低温“跑马水”降温。温度超过出菇范围时,可以采取降低湿度,暂时进行休眠管理;定期喷水保护菌棒表面菌丝,等气温下降时再进行出菇管理。
栽培设施四周可选用竹枝、树枝等有利通风的材料遮阴,尽可能创造凉爽条件,切忌覆盖普通塑料薄膜及地膜,以免造成棚内闷热烧菌。
4 加强病虫害防控 菌棒(袋)在高温条件下,对病虫害抵抗力下降,因此,需特别注意防控病虫害。菌棒(袋)进出菇棚设施之前,应对设施内外环境进行清理消毒、灭菌杀虫。可采取地面撒布生石灰,或使用漂白粉、烟雾消毒剂、霉斑净等药剂进行杀菌,空棚可采用敌敌畏、菇净、高效氯氰甲酯等药剂进行杀虫。
(1)加强巡查,对已出现感染的菌棒,在早晩及时清理出菇棚,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隔离分类管理。当菌袋出黄水多时,应用消毒的竹签刺破积水部位的菌袋,排干黄水;若局部出现污染,应及时刮去污染部位的培养料,再用石灰粉(浆)涂抹,另喷霉斑净等药剂进行消毒,以控制受害部位扩展,并进行隔离分类管理。发生重度污染时,须进行高温灭菌后进行开袋晒干处理,或直接进行堆制沤肥等无害化处理。
(2)发菌培养室要定期用农用蚊香熏杀害虫,防成虫钻入菌棒直接为害,造成交叉感染。
(3)堆放菌棒的地面要用石灰粉或杀虫剂处理,防止滋生线虫和螨类。(中国食用菌商务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