秀珍菇又名环柄侧耳,商品名姬平菇、灰姬菇,源于印尼平原,是近年国际市场上的食用菌新品种,该菇子实体单生或丛生,柄白色,盖淡褐色,口感脆嫩清爽,营养丰富,富含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,颇受美食界、餐饮业的青睐,具有广阔的商业化前景。该菇1998年由罗源县率先引进,在规模栽培方面初获成功,我县于2000年初引进该品种利用木屑为主料栽培获得成功。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:
一、季节安排。秀珍菇属中偏高温型食用菌,出菇温度范围在15一30℃之间,最适18—24℃。根据这一特性,我县秀珍菇生产最好安排春末夏初,或夏末秋初生产,但由于栽培场所温控程度的不同和海拔高度的差别,各乡镇的生产时间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。
二、原料与配方。秀珍菇适应性广,抗逆性强,原料来源广,秸杆、棉籽壳、杂木屑等均可作栽培主要原料。
常用的配方:木屑70%、棉籽壳18%、麦皮10%、轻质碳酸钙1%、生石膏粉1%。
说明:1、粗细木屑各占50%,并经过20天以上堆积发酵;
2、棉籽壳使用前用5%石灰水预湿24小时。
三、装袋灭菌、接种。按配方称取原料拌匀后即可装袋灭菌,袋选用17 x 38cm聚乙烯袋,装袋要松紧适度,然后扎紧袋口(或套上颈圈,棉塞,未套颈圈要将棉花装袋灭菌备用接种后随即套上颈圈、棉塞),常压灭菌,灭菌要彻底。灭菌出灶后,待料温降到 30℃时即可送接种室接种(空气净化使用气雾剂、接种工具、菌种瓶都要严格消毒),接种后套上颈圈、棉塞,接种后置于已消毒的菇房发菌培养,温度控制在23一26℃,湿度60%一70%。
四、出菇管理。当菌丝完全蔓透菌袋,有的表面已出现原基时,即已进入生理成熟,可适时进行出菇期的管理。
l、低温预冷刺激出菇。 将走透的菌包一端的塑料袋沿颈圈割去,移入4 ℃的冷库,预冷24小时左右(通过低温刺激出菇整齐,批次明显),使菌包芯的温度降至5℃时即可出库。
2、立体墙式堆垛出菇。将预冷出库的菌包进行墙式堆垛,菌袋按大棚的横向一袋紧挨一袋地排列成行(在行横向每隔1.5米立一根竹杆。每堆垛6—7层,横绑竹片以减少压力和防止倾斜)。可堆叠至2m高左右,在行与行之间留70cm宽作为管理采收通道,每条通道留对流通风孔,并注意排放菌袋上下层袋口要反向排放,一般堆垛后3—4天菇蕾即可成批大量形成。
3、菇房温、湿度、气、光照的管理。菇房温度低于15℃时,菇蕾难以形成,高于 30 ℃时,要加厚遮阳物,采取通风降温等办法,菇房湿度应保持在90%左右,不低于85%,亦不能长时间保持高湿状态,可采取地面浇水,空中喷雾,但避免向袋口喷水。可结合菇房喷水给予适当的通风换气,保持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(以无胸闷感为宜)有利于增加菇柄的长度,菇房内有少量自然散射光即可,要避免阳光直射。
4、采收与转潮。当菌盖长至2.5cm左右,盖边缘内卷,孢子尚未弹射前为采收适期,为了保证品质要及时采收,如菇房温度高于25℃,每天应采菇3次以上,一潮菇采收8成以上就要进行适度的搔菌,视气温情况养菌3—7天后,再次进行低温预冷出菇,使转潮快,出菇整齐。
五、病虫害情况。菌包在生产发菌过程中要注意红霉、绿霉、黑霉、黄霉的危害,在出菇期历眼蕈蚊、平菇眼菌蚊、瘿蚊、菇蝇等害虫是秀珍菇栽培上的大敌,应以预防为主,栽培前搞好菇房环境卫生,栽培时菇房门口、墙角等采用黑光灯诱杀或采用磷化铝熏杀,每次采收后将残留的菇根、死菇清理干净,以免腐烂污染杂菌,招致害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