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用菌生理性病害及防治
点击数:1602008-08-11 00:00:00 来源:本站原创
食用菌在栽培过程中对环境因子的变化较为敏感,常因不良的物理、化学因素刺激出现各种异常症状,导致产量和品质的降低。
一、菌丝徒长
环境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而不能满足生殖生长要求时,菌丝体迟迟不结子实体,浓密的菌丝成团结块,出菇迟或不出菇,严重影响产量。
1
、菌丝徒长的原因
⑴在母种分离过程中,气生菌丝挑的过多,并接种在含水量过高的原种或栽培种瓶内,菌丝生长过浓密。用这种菌丝栽培时,易发生菌丝徒长现象。
⑵管理不当。菇房通风少,培养料表面湿度大,不适于子实体的形成。
⑶菌丝愈后阶段,当表面菌丝已发白并有黄色水珠产生时如不及时换气降温,料面上会形成白色浓厚的菌被。
2
、防治方法
⑴移接母种时,挑选半基内半气生菌丝混合接种。
⑵加强菇房通风换气,降低
CO2
浓度及空气湿度。
⑶降低培养湿度及料面湿度,以抑制菌丝生长,促进子实体形成。
⑷若菇床已形成菌被,应及时用刀破坏徒长菌丝,喷重水加大通风量。
二、畸形菇
在子实体形成期遇不良环境条件,子实体易出现盖小柄长、菌盖锯缺、子实体不开伞等畸形,导致质量降低。
1
、造成子实体畸形的原因
⑴菇房内光线不足或
CO2
浓度过高,会造成食用菌盖小、柄长。
⑵土粒过大,土质过硬、出菇部位过低、机械损伤等,易造成畸形菇产生。
⑶出菇期由于药害或物理化学诱变剂的作用,导致菌褶退化,菌盖锯缺等。
2
、防治方法
⑴合理安排栽种时期,避开高温季节下出菇。
⑵调节适宜温度,适量喷水,以免出菇过密。
⑶慎用农药,注意农药种类、次数、时间和用药量,以防杀药菇蕾。(来源:中国水果蔬菜网)